通訊

通信原理

  • 開課教授:陳光禎

  • 複選必修(系統類)

  • 課程小卦:

    1. 通訊入門課程,課程內容大致是很舊但很基本的通訊模型(AM、FM、QAM等等);但老師教得很大觀念又教很快,建議要有自己啃Haykin課本的決心(或是找到神人同學大家互相凱瑞)。雖然自學有點辛苦,但啃完Haykin真的會對通訊有許多基本的認識。

    2. 建議不要輕舉妄動…同樣的時間你可以自己念Haykin外再去多學些其他東西,除非你很想要這個學分。

通信原理

  • 開課教授:蘇柏青

  • 複選必修(系統類)

  • 課程小卦:

    1. 老師的教法中規中矩相當扎實,但是語調有點平緩,後半段容易打瞌睡。不過投影片內容已經蠻詳實的了,基本上可以自己讀。雖說感覺很多內容都是直接copy自Haykin,但是感覺他還是盡力想讓我們能弄懂,下課常常有一些學生去問他問題,他也都會很熱心的解答。印象中考試都不能帶大抄,但是其實考的主要都是基本觀念,期末考甚至有一半左右是觀念的是非題。整體而言我覺得算是還蠻扎實的課程啦,蠻推薦修完之後緊接著修通訊實驗,會還蠻有sense的。

    2. 說一件難過的事,其實不太確定柏青會不會再開課,他會開過一次通原貌似是因為光禎大大出國…

數位通信一

  • 開課教授:鐘嘉德(電信所、電機所

  • 課程小卦: 通信原理進階版,老師教得很好而且很強!但是缺點是語調平淡容易睡著,而且老師本身是做modulation的,所以在調變的部分會講很多很多數學,基本上要走通信的可以一修,實力會大增XD。給分紮實,完全不調分,如果運氣好碰到他有空自己出題的話,起跑點就跟他lab的學生一樣;但是萬一他都出很久以前的考古題的話,只有他們lab有就很衰小,本人就是最後一次被這樣gank…

電腦網路導論

  • 開課教授:廖婉君

  • 推薦同時修習的課程:作業系統

  • 課程小卦:

    1. 也算是CS領域的課。

    2. 個人認為,只要有用過網路的同學,都很適合修這門課。我修網多之前在懵懂無知的情況下,自己摸了HTTP的method,還有socket programming;修完之後,對於這些技術有了更清楚的了解,也更了解一台電腦,會怎麼與另一台電腦相連。婉君上課也會分享很多小故事,有些是網路發展的始末,有時是做學問的方法,有時也會推薦同學一些系上的課程(婉君有推過的課有:作業系統、排隊理論…)。

    3. 老師上課的節奏是出了名的快,但老師會把重點部份一直強調重複闡述,所以還算可以。老師會把觀念講得滿清楚的,是一門很棒的課;考試部分需要把考古題弄熟,習題部分就量力而為吧!

消息理論

  • 開課教授:王奕翔(電信所、電機所

  • 課程小卦:

    1. 好課!但是重到哭出來XD,建議有強烈興趣加上數學底子的人再來修這門好課。老師人很好又很強,上課教得很清楚,但是還是要自己花時間消化跟再讀一遍課本,而且作業難度算是很難很難,就算你google到解答也要花一段時間看懂…考試的難度就是跟作業一樣,或是再簡單一點看運氣如何。至於消息理論到底是在講什麼…我只能說我修為還不夠沒辦法以一言蔽之,但若將來要走通信、統計、訊號處理甚至是ML等等我覺得都可以算沾得上邊,而且這門課還在進化當中,歡迎大家一起見證一門電機系經典好課的形成!

    2. 根據老師說法,下次開課應該課程難度好像會有所調整(第一次開課老師把我們當Berkeley的程度在操XD),如果有意走通信理論的,我認為很值得一修!絕對會學到比你預期中的還多很多。

    3. 淚推!每次作業都寫得比一份中等難度資結作業差不多XD (我智障)。但是我覺得這門課非常札實,學到了相當多的內容,一學期下來數學能力也進步了許多。

排隊理論

  • 開課教授:蔡志宏(電信所、電機所

  • 課程小卦:

    1. 建議修完機率再修。

    2. 排隊理論可說是機率的延續,據說也是通訊領域該修的課之一。這門課也與隨機程序有很大相關,引用婉君在電網導提到的話:「我們同學修了機率但沒有用過,而在排隊理論裡面就是讓同學知道機率課學到的東西怎麼用」。因此這門課有很多數學的推導,並且用等待的模型去描述舉凡網路伺服器、工廠生產線、電話服務、交通動線管理、店面結帳等,隨機的要求有限資源的現象。wikipedia中提到,排隊理論是所謂「運籌學」的一門學問,裡面的道理可以用的很廣,不只有電機領域,蔡志宏上課時還提到他有學生用排隊理論去管理金流(他用的是little’s theorem)。這門課的特色在於道理是「殊途同歸」,整學期幾乎都建構在little’s theorem之上,分析等候模型的性質,進而了解系統是否能夠符合一些需求(例如工程師要根據服務特性,去分析server能承受多少流量);然後會介紹不同的等候模型,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。如果花一點時間,把玩、驗證不同的分析方法對於同一個等候模型得出同一個結果時,也會對怎麼用數學模型分析現象有很好的體會。老師人也很親切,很樂於回答學生的問題,所以如果沒有推出一樣的結果,就可以確定自己還沒想通XD 去問老師,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盲點~順帶一提,蔡志宏是台灣網路分析的大咖,有好幾次上課他遲到,原因是因為去中華電信救難;上課時也會分享在中華電信遇到的事情,也是滿好玩的一個人XDD。

Last updated

Was this helpful?